【原標題】關于中亞能源的未來,需要了解的五件事
隨著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中亞國家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能源來推動本國發展。與此同時,考慮到氣候變化對本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大,各國必須大幅減少碳排放,加快邁向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步伐。
日前,亞洲開發銀行發布報告,《CAREC2030年能源展望》分析了CAREC成員國的能源狀況和市場趨勢。中亞及其鄰國需要更多能源來推動自身發展,但氣候變化意味著它們必須大幅減少碳排放并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需對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進行大幅投資,以使CAREC成員國兌現碳減排承諾并促進綠色增長。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是1996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成立的區域性合作機制,其宗旨是以合作謀發展,通過開展交通、能源、貿易政策、貿易便利化四大重點領域合作,促進成員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成員國包括中國、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國、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格魯吉亞。
能源需求將增長30%以上
2020年,CAREC除中國以外的國家需要2.04億噸油當量的能源。預計到2030年,能源需求量將增長32%左右,達到2.54億至2.9億噸油當量,其中電力是消耗最大的能源之一。
在能源結構中,天然氣的消耗量預計也將增長,反映出天然氣是主要的發電燃料及其在居民和工業部門的直接消耗。需求增幅將最終取決于能源政策、經濟增長和能效措施的實施情況。
基礎設施現代化將提高能效
報告稱,有幾個CAREC國家仍在沿用蘇聯時代早已老舊的能源基礎設施,而這幾個國家目前均在全世界能效最低的20個經濟體之列。在電力部門,能源損失最高可達20%。
電網升級改造和安裝智能計量設備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電力損耗,減少各國的碳足跡,并改善整個地區電力公司的財務可持續性。
據估計,CAREC地區能源運輸配送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將耗資250億至490億美元(不包括中國)。
風能和太陽能極具競爭力
在CAREC地區,水電目前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來源。截至2019年,包括中國在內的CAREC成員國水電裝機容量逾380GW(吉瓦)。實際上,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共和國和格魯吉亞主要依靠水力發電。
不過,風能和太陽能也在異軍突起,成為切實可行的投資對象。自2010年以來,兩種能源的開發成本分別下降了80%和35%以上。就目前而言,風能和太陽能僅占該地區裝機容量的6%。該地區需要大規模的公共投資來實現風能和太陽能的巨大潛力,但通過監管改革和激勵措施等手段鼓勵私營部門參與其中,也至關重要。
約需3400億美元能源投資
鑒于市場規模和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需求均十分龐大,到2030年,CAREC地區的能源投資需求估計在1360億至3390億美元(不包括中國)。其中,既包括在發電領域的投資,也包括能效投資。
該地區可通過中亞電力系統等跨境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能源安全。中亞電力系統連通了不同電壓等級的中亞國家,也有利于促進區域電力貿易。
推進與能源相關的碳減排
CAREC國家承諾將逐步減少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以幫助減緩氣候變化。這些承諾即“國家自主貢獻”,因國家而異。在某些情景下,預計到2030年排放量將減少18%或30%。
包括中國在內的CAREC國家正在不懈努力,爭取在2030年前將排放總量較2020年減少30%。為實現上述減排目標,這些國家在持續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推進“煤改氣”,并實施能效措施。特別是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來源:亞洲開發銀行